上次走了卢浮宫大半天,搞到精疲力尽都还意犹未尽。这次我们夜访卢浮宫,也只是重点出击而已。我们在傍晚时分才来到卢浮宫,星期三的卢浮宫特别开到晚上10点。所以呀,爱好文物的朋友,最好就是星期三或者星期五一大早来卢浮宫就可以走到晚上10点。在中午的时候,也可以“出宫”吃午餐,因为卢浮宫的日票是可以当天自由进出的。全日票价是9。5欧元,而星期三以及星期五6.00pm-9.45pm的票价是6欧元而已。

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以及法国国庆日(7月14日)还可以免费参观。

每个星期二、圣诞节(12月25日)、元旦(1月1日)以及劳动节(5月1日)是休息日,没有开门的。

卢浮宫的收藏大约有42万件,这些艺术珍品根据其来源地和种类分别在6大展览馆内展出,即东方艺术馆、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、古埃及艺术馆、珍宝馆、绘画馆及雕塑馆。卢浮宫最著名的稀世珍品有3宝:

达文西的《蒙娜丽莎的微笑》、《胜利女神》的雕像以及《维纳斯》雕像。都是女人!

42万件的收藏,到底要用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完?如果在每一件珍品前停留1分钟,一天看8小时,一个星期看6天(因为卢浮宫星期二没有开),大约得花3年才能看完。

 

 

 

 

《蒙娜丽莎的微笑》这幅画其实不大,整个大厅就把这幅画放在中间,还围了栏杆。2007年我来的时候,还不能拍照,可是还是有看到游客拍。这次,卢浮宫已经可以让游客拍照,条件是不能开闪光灯。多少部盗名画的电影都是跟这女人有关啊。。。。。。这幅画的作者是达文西,此画很可能是在1503-1506年之间完成。

 

 

 

 

大肥虎最喜欢的《Virgin of The Rock》,出自达文西(Leonardo da Vincci)的手笔。两次来卢浮宫,大肥虎总是在这幅画前停留很久。这肥虎就是喜欢看Dan Brown的书,所以书内提及的建筑物、雕像、画等等,他都很向往。也就因为看了Dan Brown的书,我们上次的巴黎-罗马-梵蒂冈之旅简直就是《Da Vincci Code》和《Angel and Demon》之旅。言归正传,这幅《Virgin of the Rock》,偶尔也被称为《Madonna of The Rock》,画与1483-1486年。在大英博物馆也有一幅来自达文西的《Virgin of The Rock》,大英博物馆的那幅画内的耶稣以及约翰的头上都画上了光环,而提着十字仗的是约翰。而在卢浮宫的这幅,约翰没有提着十字仗,所以有人以为坐着的婴孩是约翰。

 

 

 

《断头圣约翰》(Beheading St John The Baptist),当时看到这幅画的时候,就觉得血腥。有谁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?

 

 

 

感觉就是是那么地暧昧。。。。。。有谁知道这幅画的名字以及作者吗?

 

 

 

 

 《康纳的婚礼》(The Wedding at Cane), 维罗奈塞(Paolo Veronese)画于1563年。维罗奈塞把自己也画进这幅画内,他就是那个身穿白衣拉着中提琴的人。他的对面就是身穿红衣的titan。在这幅画当中有超过130个角色,耶稣以及圣母就坐在中间。都说了是康纳的婚礼,那么一对新人坐在哪里?据专家们的说法,一对新人就在左边的桌子。这个婚礼其实是圣经新约里的一个传奇故事:重点说在婚礼的尾声葡萄酒喝完了,耶稣就令人用水把瓮装满,跟着他就把水变成葡萄酒。根据福音记载,此举是耶稣7大神迹之一。这幅画本来是挂在意大利的威尼斯的San Giorgio Maggiore修道院,拿破仑在1797年把这幅画从运去法国。为了方便运输,此巨画被分成两段,回到巴黎才把这两段结合在一起。拿破仑真的很喜欢抢别人的画,每次打仗回来都一定会把一大堆文物搬回法国。如果是马来西亚的笨蛋极端分子或者是中国的文革分子,早就一把火烧掉了。哪会那么有商业头脑把这些文物放进博物馆来赚钱?

 

 

 

《大卫击杀哥利亚》(David Kill Goliath) ,出自Daniele Ricciarelli (或者他另一个更为人知的名字~Daniele da Volterra)。Daniele是个来自意大利的画家。在他就是那个受教皇聘请为米开朗基罗(Michelangelo)的名画《最后的审判》在生殖器上加上法衣以及缠腰布。他因此而得到“穿短裤的人”的称号。这幅《大卫击杀哥利亚》双面画是对米开朗基罗致敬的作品。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前面。

 

 

 

 

这是画的后面。跟前面比较,很是有趣。

 

 

 

《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》,出自雅克·路易·达维特的手笔。此巨画(有一面墙那么大)费时两年(1805-1807年)才完工。这幅画记录了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称帝加冕的仪式。其实啊,这为皇后加冕的仪式是整个仪式的后半段。前半段是拿破仑为自己加冕。在1808年至1822年间大卫亲自复制这幅画,为表示区别,大卫把画中左边的五位宫女中的第二位的衣服颜色改为粉红色,现收藏与巴黎凡尔赛宫。

 

 

 

卢浮宫的镇山3宝之一:《胜利女神》(Victoire de Samothrace)。此雕像只见没有了头,双翅依在的女神昂首挺立于战船船首凯旋而归。此雕像在1863年,被法国考古学者、时任外交官的查尔斯•尚帕佐,在地处希腊爱琴海东北面、分隔希腊与土耳其的萨莫色雷斯小岛上进行考古探掘时,意外发现。

 

 

 

在埃及馆内的夫妻合葬棺。

 

 

 

是谁喊羞答答?

 

 

 

 

卢浮宫3宝之一:《米洛的维纳斯》(Venus de Milo)。这尊古希腊女神雕像是1820年于米洛斯岛(在现代希腊语中称为米洛)发现的。雕像于被发现的次年作为礼物馈赠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八,随后国王将其送给卢浮宫博物馆。雕像分几个部分制作完成,各部分分别经过雕琢,并由垂直的大理石砌入部分(如胸部以上、双腿、左臂及左脚)拼接而成。遗失的双臂,至今仍然无法寻回,而这失去的双臂也让后人在辨识雕像真的身份遇到了很多困难。

 

 

 

在晚上不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拍大力士,真的很难啦!

 

 

米开朗基罗(Michelangelo)的垂死的奴隶。这雕像,无论怎么看都比较像《诱惑的奴隶》啦!

 

 

 

我发现,被展示在法国画廊内的画作颜色都比较显眼,感觉也比较3D。而且,人物的线条都夸张,虽然画作的内容大部分都跟圣经旧约有关,可是都让人觉得暴力、色情以及血腥。而在看荷兰画的时候,就觉得画风恬静,不过色彩就没那么鲜艳了。不好意思,大小肥虎对名画没什么研究,所以也不会区分不同年代、国家的画风的真正部别在哪里。不过,在上网看了名画鉴赏的文章后,小肥虎开始对这些名画背后的历史以及故事有兴趣了。真后悔没有在卢浮宫内把那本“卢浮宫名画鉴赏集”买下来,不然以后再去卢浮宫的时候就可以有更深的感受了。

 

 

 

好累。在回酒店的路途中,经过这家中国浙江人士开的中餐馆。我们在巴黎的晚餐都是在这里解决的。餐馆的第二代传人(应该有20多岁了)在8岁的时候就移民来巴黎了。他除了会说法语,还说得一口流利的华语。他说,虽然他在巴黎这么多年,也只是去过一次巴黎铁塔。而那卢浮宫都还没有去过呢。昨晚在这里吃晚餐的时候,我们就坐在玻璃窗旁边,冷到半死。今晚,我们就坐里边一点。

 

 

蜜汁叉烧,已经不记得是真叉烧还是素叉烧了。

 

 

 

这个是甜酸不知是鱼片还是猪肉片。

 

 

 

这个是我最喜欢的芙蓉蛋。

 

 

 

 

吃了热乎乎的中菜,回到酒店房间。累啊。。。。。。

 

 

下期预告:

雪山肥虎传:巴黎之再见圣心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爵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